評論》債券基金 還有明天嗎?


■ 記者 白富美

投信新一波併購如鴨子划水,不過這一波併購與2000年那一波最大差異,就是價格不站在賣方這一邊,價格不好,癥結就出在台灣債券型基金還有明天嗎?
荷銀投信是光華投信,在2000年時這是第一家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在台掀起第一件投信併購案,當時潤泰集團負責人尹衍樑以每股54元將光華投信賣給荷銀資產管理,獲利頗豐,緊接著他開始處理人壽獲利,賣給另一家荷蘭金融集團─安銀(ING)集團旗下安泰人壽。

如今,荷銀投信最後議價中的買主,ING資產管理公司可能出線,荷銀投信手上資產品質,特別是債券型基金部分,完全沒有市場擔憂的結構債,這對固定收益有偏好的人壽背景的外資,具有相當吸引力,這也是友邦(AIG)或ING資產管理等獲邀參與競標的關鍵。

買賣要能成交,除要看買方的企圖心,價格才是最後拍板定案的關鍵。投信界大家都心知肚明,去年結構債風暴以來,投信忙著清結構債,大股東都要認賠,投信原本寄望主管機關洽商財稅單位,讓虧損的部分抵稅,以降低損失,結果財金單位交涉未果,業者希望落空。

今年,美國升息可望暫緩,卻輪到新台幣利率走揚,最近10年期公債反彈40多個基本點(1個基本點是0.01個百分點),加上政府要求債券型基金分流,6月底半年報將屆,投信主管說:「債基都面臨很大的流動性問題。」大家都在觀望債券規模是否會下縮到1兆大關卡。

利率走勢不利債券型基金,加上政策聲聲催促債券型基金分流,未遭受結構債波及的荷銀投信卻在此時要賣出,這些訊息都在告訴市場,債基玩完了,明天在哪裡,則還沒有看到。

【2006/06/01 經濟日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san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